學中醫做神醫你也行!

九牧林醫家導讀:祖國傳統醫學,即是中醫學,它是一門充分展示人類智力極限和智慧頂峰的東方科學。

    中醫學,在兩千多年前,就對人體健康規律所達到的認識高度,至今仍無法逾越。

特別是中醫學提出的“治未病”的戰略思想,代表著地球上人類醫學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是中醫藥,我們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最先進、最超前的思維。

                   什麼是“未病”?

“未病”,就是疾病剛剛有了一點苗頭,還處於萌芽狀態,還在醞釀過程之中,立足未穩,勢力未成,人體正氣尚未受到大的侵害。此時,人體還一切如常,只是進入了一種似病非病的“亞健康”狀態。

多數的“亞健康”症狀,患者有的會有點感覺,有的沒有感覺;而且,現代西醫院的儀器,往往檢查不出來,西醫生也看不出來;這查不出來,這看不出來,並不是說明沒有“亞健康”症狀

    祖國傳統醫學,我們的中醫,往往在你根本沒有感覺的時候,覺察到症狀的苗頭。 “治未病”是中醫的高明之處,中醫生應該“智者見於未萌”,抓住疾病的蛛絲馬跡,抓住疾病尚處於勢單力薄時的治療先機,輕鬆將疾病消解於無形之中。
 中醫說,聖人不是不治已病。這是說到了“已病”的時候,再治就己經晚了,是太費勁了。而在“未病”之時,加以生活、飲食等方面調治,就輕鬆多了。但是,世間事物都具有雙面性的。如果,你是一位專門治疑難雜症,治眾家都沒辦法醫治的病,你便讓世人稱“神醫”、叫“醫聖”;如果,你僅僅是“治未病”的普通中醫師,既使醫藝再高明,醫術再精堪,非但難成名,錢也難掙。在世人看來,“治未病”的醫生,一難成名,二發不了財。即使治好了人家的“未病”,病家也可能並不領情,因為人家本來就沒什麼大病,以為這不過是癬疥之疾,無關痛癢,醫家不過是逞能罷了,算不上本事。

其實,在中醫之中,真正能“治未病”的醫生,才是最高明的醫生!

當然,本來“未病”即“亞健康”症狀,只要生活整調,飲食調理,許多人往往可以,不藥而愈。這就是古往今來,能夠“治未病”的醫家,寥若晨星,讓人總覺得神醫難遇之感。

故此,醫家提出新觀念,即,只要你有心,學中醫,做神醫,你也行!

 首先,“治未病”的神醫,最適合本人做,雖無名利,卻有實惠健康。

其二,自己治未病很簡單,養生就是治未病,良好睡眠,躲避風寒;合理膳食,適度運動;良好心態,及時排便。

其三,學幾招點穴按摩、氣功太極、心理自助、砭灸拔罐、足療刮痧、貼豆敷臍、食療藥膳……諸如此類。

其四,亦不妨吟風弄月,附庸風雅,塗鴉畫蛋,長歌當哭,故作高士。此皆治未病之大法、秘法。有此絕招數種,可保康樂百歲,永無病苦。

自己學中醫,做神醫,養生做到位,未病自然消。

附:

   “學中醫做神醫”之一

         秋冬常見耳穴養生方法

一、預防感冒

用拇指、是指相對壓迫耳廓上的耳屏,重點按壓外鼻、內鼻、咽喉等穴位,要求一壓一鬆,用力適中均勻,有一定痛感,每部位做10-30次,雙耳交替進行,4-7天為一療程。或借助鈍頭的小木棒或火柴棒,面對鏡子,按照耳穴圖觸壓耳廓上的外鼻、耳尖、感冒、枕穴等,以能耐受為度,其它同拇指按摩法。具有很好的預防感冒的作用,特別對於那些體弱多病者,勝過吃藥預防。
 

 

 二、失眠

用拇指、食指相對,對壓耳廓上的三腳窩、對耳屏、對耳屏後溝等處,重點按壓神門、暈點、腦點、失眠等穴位,每部位揉按10-30次,每日2-4次,尤以入睡前最為重要,雙耳交替進行,4-7天為一療程。或用火柴棒代替手法按摩。此法對於改善睡眠有顯著效果,在睡前按壓效果尤其顯著,往往在揉按中就進入夢鄉了。


三、肥胖症

 

用拇指、食指相交,對壓在耳廓上的三腳窩、耳甲艇、屏間切跡、耳屏等處,重點按壓便秘點、大腸、內分泌、飢點、腎上腺等穴位。要求一壓一鬆,用力適中,均勻。每部位揉按10-35次,每日3-5次,尤以飯前、飯後為主要。雙耳交替,4-7天為一療程。也可對著鏡子用火柴棒按壓,按壓強度以能忍受為度。

四、痛經

用拇、食指相交,對壓耳廓上的三腳窩、對耳屏、耳垂背面外側部等處,重點按壓子宮、卵巢、會陰等穴位。要求用力適中均於,每部位揉按20-40次,每日進行3-5次,尤在痛時為主要,雙耳交替進行。

 “學中醫做神醫”之二


 

        什麼是耳穴療法?
祖國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上通於耳,全身個臟器皆聯繫於耳。

 

現代醫學證明耳廓有比較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等組織分佈,因而當人體某一臟腑或組織器官有異常或病變時,可以通過經絡和神經體液等反應到耳廓的相應穴位上,這些就是利用耳穴診治疾病的基礎。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佈有其特定的區域,臨床上可以通過耳穴來診斷和治療疾病。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佈有一定的規律,一般與頭腦、面部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耳垂和對耳屏;與上肢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耳舟;與軀體和下肢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對耳輪體部和對耳輪上下腳;與腹腔臟器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耳甲艇;與胸腔臟器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耳甲腔;與消化道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耳輪腳周圍;與耳鼻咽喉相應的耳穴多分佈在耳屏四周。

 

 


        耳穴的輔助診斷
人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郭上的一定部位出現各種陽性反應,如相關部位的耳穴電阻值下降、痛閾值降低、皮膚色澤、形態改變等。耳郭上耳穴部位的陽性反應,既是輔助診斷的依據,也是治療疾病的刺激點,因而探查陽性反應點是正確使用耳穴診治的重要操作內容。

 

 耳穴探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望診法

用肉眼或放大鏡在自然光線下,直接觀察耳郭皮膚有無變色變形等徵象,但應排除色素痣、凍瘡及隨生理變化而出現的反應等假陽性。

    壓痛法

用火柴棒或彈簧探棒等在與疾病相應的部位由周圍向中心,以均勻的壓力仔細探查。當患者出現皺眉、眨眼、呼痛、躲閃等反應,且與周圍有明顯差異者,可作為診治時參考。

    電測法

用耳穴電子探測儀器,測定皮膚電阻、電位、電容等變化,如電阻值降低,導電量增加,形成良導點者,可供參考等。

臨床應用時,應互相參照,有機結合,才能全面了解陽性反應點的位置與變化,摒除假陽性,為耳針診治提供依據。



     耳穴療法的處方選穴原則
耳穴療法臨床常用的處方選穴原則主要有:

    按部處方選穴法

即根據病人患病部位,選取相應耳穴,如胃病取胃穴、目病取眼穴,肩痺取肩關節穴等;

    辨證處方選穴法

 藏象經絡取穴法

根據藏象、經絡學說,選取相應耳穴,如骨痺、耳聾耳鳴、脫髮等取腎穴,因腎主骨,開竅於耳,其華在發,故取腎穴主之;又如偏頭痛,屬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可取膽穴治之。

  現代醫學取穴法

按現代醫學理論取穴法,如月經不調取內分泌穴,消化道潰瘍取皮質下、交感穴等。

    經驗取穴法

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取穴法,如神門穴有較明顯的止痛、鎮靜作用,耳尖穴對外感發熱、血壓偏高等有較好的退熱、降壓效果等。

上述耳針處方選穴原則,既可單獨使用,亦可配合互用。

選穴時要掌握耳穴的共性和特性,用穴要少而精。

耳穴療法療效的取得跟是否選準耳穴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要求熟練掌握耳穴在耳廓的分佈,根據處方所列耳穴,在穴區內探尋陽性反應點,作好標記,作為施治的刺激點。

 耳穴的刺激方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較多,應根據患者、病情、穴位、時令等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目前臨床常用的有毫針法、電針法、埋針法、壓籽法、溫灸法、刺血法、水針法、磁療法、光針法和按摩法等方法。有些刺激方法由於對操作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要求,不適合我們平時應用,在此不予介紹。

下面重點介紹壓籽法、磁療法和按摩法。

一、壓籽法:

是指選用質硬而光滑的小粒藥物種子或藥丸等貼壓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稱壓豆法、壓丸法,是在耳毫針、埋針治病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簡易方法。不僅能收到毫針、埋針同樣的療效、而且安全、無創、無痛,且能起到持續刺激的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此法適用於耳穴治療的各種病症,特別適宜於老人、兒童、懼痛的患者和需長期進行耳穴刺激的息者。壓籽法所用材料可因地制宜,植物種子、藥物種子、藥丸等,凡是具有表面光滑,質硬無副作用,適合貼壓穴位面積大小的物質均可選用,王不留行籽、油菜籽、萊菔子、六神丸、喉症丸、綠豆、小米等。植物藥物種子和小藥丸。操作方法是先在耳郭局部消毒,將材料粘附在0.5×0.5cm大小的膠布中央,然後貼敷於耳穴上,並給予適當按壓,使耳郭有發熱、脹痛感(即"得氣")。一般每次貼壓一側耳穴,兩耳輪流,3天1換,也可兩耳同時貼壓。在耳穴貼壓期間,應每日自行按壓數次,每次每穴1~2min。使用此法時,應防止膠布潮濕或污染;耳郭局部有炎症、凍瘡時不宜貼壓;對膠布過敏者,可縮短貼壓時間並加壓腎上腺、風溪穴;按壓時,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膚,造成感染。臨床應用中,也有根據病情需要選用一些藥液將王不留行籽或其他壓耳的種子浸泡,可起到壓耳與藥物的共同治療作用以提高療效,


二、磁療法:

是用磁場作用於耳穴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鎮痛、止癢、催眠、止喘和調整植物神經功能等作用,適用於各類痛證、哮喘、皮膚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等。如用直接貼敷法即把磁珠放置在膠布中央直接貼於耳穴上(類似壓籽法),或用磁珠或磁片異名極在耳郭前後相對貼,可使磁力線集中穿透穴位,更好地發揮作用。間接貼敷法則是用紗布或薄層脫脂棉把磁珠(片)包起來,再固定在耳穴上,這樣可減少磁珠(片)直接接觸皮膚而產生的某些副作用。磁療時,採用的磁體不宜過多過大,磁場強度不宜過強,約有5%~10%的患者在行磁療時出現頭暈、噁心、乏力、局部灼熱或刺癢等不良反應,若持續數分鐘不消失時,可將磁體取下,即可消失。"

 

三、按摩法:

是在耳郭不同部位用手進行按摩、提捏、點掐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身耳郭按摩法和耳郭穴位按摩法。前者包括全耳按摩、手摩耳輪和提捏耳垂。全耳按摩,是用兩手掌心依次按摩耳郭腹背兩側至耳郭充血發熱為止;手摩耳輪,是兩手握空拳,以拇食兩指沿著外耳輪上下來回按摩至耳輪充血發熱為止;提捏耳垂,是用兩手由輕到重提捏耳垂3~5min。以上方法可用於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和養生保健。耳郭穴位按摩法是用壓力棒點壓或揉按耳穴,也可將拇指對準耳穴,食指對準與耳穴相對應的耳背側,拇食兩指同時掐按。此法可用於耳穴療法的各種適應證

http://ls1919.blog.sohu.com/10397910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