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醫表裏論

中醫認為,一些外感病,即感染性疾病都是從表入裏,由淺到深的,病初起時在表、病位淺;當病邪內傳入裏時,則病位轉深。

  表裏常代表病變部位淺深的和病勢的輕重,並可判別病情的發展趨勢。如病邪由表入裏,表示病勢發展;由裏出表,表示病勢向癒。表裏的證候,往往與寒、熱、虛、實兼見。如表(裏)虛,表(裏)實,表(裏)寒,表(裏)熱之類。

1.表證的主要證候: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喉癢,咳嗽,舌苔薄白,脈浮。可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多種熱性病的前驅期、外科癰瘍初起。如以傷風感冒或"流感"為例,其表現是:

表寒: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骨節煩痛,流清鼻涕,咳稀白痰,舌苔薄白,脈浮緊有力。此為傷風感冒,也是表實證。

表熱:發熱重,惡寒輕,有汗或汗少,口渴,流濃鼻涕,咳吐黃痰,咽痛,舌苔薄黃,脈浮數。此為風熱感冒。

表虛:頭痛、身痛,汗出惡風,或漏汗不止,舌淡,脈浮緩無力。

2.裏證的主要證候,可分為兩種類型。
  熱性病的裏證,主要指的是熱性病的表現明顯,常表現為裏熱,裏實。其主要證候是高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而熱不退,煩躁,口渴,面紅目赤,神昏譫語,腹痛拒按,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洪大浮滑數,或沈實有力。如腸傷寒的中後期,由於濕熱化燥,熱型馳張,出現高熱持續,心煩,口渴,神志迷糊,時或胡言亂語,便秘或便稀臭腥,苔黃厚乾燥,脈滑數等。此外,一切內臟病證,均屬於裏證,包括裏虛、裏實、裏熱、裏寒。如神疲體倦,少氣懶言,心悸、心慌,自汗盜汗,舌嫩苔白,脈沈弱,此為裏虛。畏進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苔白滑,脈沈遲,此為裏寒。痞塊、蟲積、食積、血積、積水等,均為裏實。血淋,消渴、腸癰、赤痢、急性嘔瀉等,都是裏熱。

轉載自奇摩網站草本王朝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