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的肌肉疼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特異的肌肉疼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
文/臺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科葉裕祥醫師
您是否因工作疲勞而曾感到肌肉疼痛或聽聞您的親友因長期勞累而感到 肌肉疼痛,小心那可能就患了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簡稱肌筋膜症候群 (myofascial syndrome)。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個主要發生於肌肉且以疼痛為主的病症,雖然 它也可能發生於肌膜、韌帶、關節囊,但是臨床上還是以肌肉疼痛或酸 麻為主。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症狀主要是在發病的肌肉上可以找到緊繃帶,而在 緊繃帶上可以找到痛點即壓痛點,這個壓痛點也是個激發點:若加壓於 激發點上,才會在該點轉移區內產生疼痛者,該激發點稱為潛在性激發 點;若未加壓於該激發點,在該點轉移區內即有疼痛產生者,該激發點 稱為活動性激發點。這種疼痛區和發病點不在一起正是這個病症的特徵 。
雖然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症狀以疼痛為主,但可能出現酸麻或感覺異常 等症,且發病的肌肉會有肌肉張力增加的現象,造成肌肉活動受到影響 ,進一步使關節活動角度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肌肉力量減弱、肌肉協 調不佳、肌肉耐力減少等都可能發生。
至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形成原因,可以由肌肉的「急性傷害」或「反 覆性的小傷害」所造成,這所謂「小傷害」的發生和持續性的不良姿勢 、不正常的咬合習慣、缺乏運動、營養失衡、睡眠不足等等有關。
如一個經常低頭在桌前工作者或常用雙手臂在同一姿勢工作者,就容易 產生頸、肩或上背部肌肉的肌筋膜症候群。舉例來說,若是肩頸交接處 有壓痛點,且按壓此痛點可以在頸部後外側方、耳後枕部或甚至在頭側 面顳部發生疼痛,這就是上斜方肌的肌筋膜症候群,上斜方肌的肌筋膜 疼痛症候群還可能使頭部旋轉或偏彎受到限制。
對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中醫可以採用針灸及推拿按摩來治療, 至於體質虛弱者,則可用中藥進行調補;若體質不虛者,單用針灸即可 獲得顯著的療效。
對於肌筋膜症候群的預防保健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避免過度使用肌肉
二、保持良好姿勢,同一姿勢不要持續過久
三、正確的咬合
四、避免軟組織受傷
五、骨骼肌肉系統疼痛的解除
六、適度的運動及休息
七、充足的睡眠
八、均衡的營養
九、體質的調補 |
本文由【臺北市立和平醫院】提供
|
|
|
轉述醫學理論:人體氣血通則不痛,反之不通則痛,萬病都因氣血不能宣通所造成,中醫,西醫都有其優缺點就看網友自己的主觀認知。依據醫學理論血液如因疲勞超過兩天如無法回流至心臟就無法透過腎臟過濾排毒,血液中就會產生毒素,這也就是台灣有這麼多人洗腎的原因,沒有新的血紅素就無法養筋,續骨,最後導至人體所有的病變,以上文章論述只供網友參考交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