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
1. 刮痧的緣起
痧是體內疾病在體表的特殊表現,而抓痧(又可細分為撮痧、刮痧、挑痧)是用手或邊緣潤滑物或針具,在人體體表特定部位,施以捏、提、擠、刮、刺、挑等手法,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血,以達調整機體、恢復生理狀態、克服病痛之外治法。
可能上古時代患病時,本能地用石塊摩或捶擊體表,而使疾病緩解。扁鵲傳這本書中記載扁鵲在虢為太子治療尸厥時,用石塊做工具,刮穴位和經絡。危亦林在1337年寫的世醫得救方中指出,痧證治法之一,是用苧麻蘸水在頸項、兩肘臂、兩膝腕處,刮至皮下出血,凝結成米粒樣紅點為止,然後蓋被保暖,喝粥、湯、茶發汗以驅病毒,明清時盛行。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管破裂、血液外溢、皮膚局部出現瘀血斑的現象。有經驗的施術者,會區分痧的顏色及形狀,而判斷病邪之狀況。痧色鮮紅,痧粒分散表示病程較短、病情較輕;若痧色暗紅或青黑,痧粒密集甚至成團,代表病情重、病程長。
臨床上突然頭暈、頭痛、脘腹脹悶不舒或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肢攣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頸前兩旁肘窩、膕窩出現青紫痧筋等現象,屬中醫痧證的範疇。湖北省湯冀蛟認為痧在肌膚當刮之,痧在血絡宜放之,痧在腸胃宜內治。
2. 刮痧的方法
刮痧之方法過去是以瓷碗邊、茶匙或刮板為工具,蘸少許清水,以皮膚出現紅紫色或紫烏色瘀點為止。部位以眉心、兩太陽穴、頸項兩側、胸中線及胸骨兩旁、前胸肋間隙、兩肩部、脊柱正中督脈及兩旁膀胱經、背肋間隙、肘窩、膕窩及足跟腱為常用部位。一般3~7天刮一次,視病情及體質強弱決定,小兒皮膚揉嫩需輕刮,刮板及所刮部位要注意消毒。
刮拭的方法有面刮法、角刮法、點按法、拍打法及疏經理氣法。面刮法是刮拭時,用刮板的1/3邊緣,接觸皮膚,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45°,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適用於身體較平坦部位。角刮法是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刮,刮板面與皮膚呈45°,適用於肩貞穴、胸部的中府、雲門等穴。點按法是刮板角與穴位呈垂直的90°,由輕到重,適用於骨骼凹陷處,關節部位、肌肉豐滿處,用刮板棱角點按刮拭。拍打法是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體表部位的經穴,拍打時可先塗上刮痧活血劑,拍打於肘窩或膝窩,以克服四肢麻木的困擾。並按經絡走向,以刮板循經刮拭,如由肘膝關節部位刮至指、趾尖。
不同病證及不同體質者,刮拭手法不同,刮拭手法輕、力量小、速度慢者為補法,能激發人體之正氣、恢復機體功能,多用於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形體瘦弱之虛證患者。刮拭按壓力大、速度快、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疏泄病邪的為瀉法,適用於新病、急病、形體壯實的實證患者。平補平瀉法又可區分為按壓力大、速度慢,按壓力小、速度快,按壓力適中、速度適中,常用於虛實兼見證。
3. 刮痧的工具
過去以茶瓷杯、碗、湯勺、銅錢、及嫩竹板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當作潤滑劑,如今物質生活水準提高,有刮痧板問世,以水牛角為材料,做成弧形,適合手握,化性穩定,便於清理。可分為厚面、薄面及棱角,但要考慮保育問題。以金屬類物質為材質做的刮痧板要考慮導電、靜電及氧化作用,例如金屬銅,易氧化,滲透到皮膚會使皮膚顏色變黑,過去以水當作刮痧之潤滑劑,目前有各種天然植物油、芳香油,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炎止痛。
4. 人體各部位的刮痧法
刮拭頭部,有醒腦開竅,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之作用,不需塗抹潤滑劑,用平補平瀉或補法。用棱角從頭兩側太陽穴開始至風池穴,刮前頭部時由百會穴開始,刮到前髮際處,刮後頭部時,由百會穴開始刮至後頸部髮際,刮全頭部時,以百會穴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外刮。施術者一手持患者頭部,一手刮拭。
刮拭面部有養顏、袪斑、美容的作用,並協助五官病痛之恢復。面部刮痧,不需塗抹活血劑,宜用補刮手法,刮拭前額及兩顴時,由中間、內部、向外及兩側刮;刮拭下頜部時,分別由內向外、向上刮,刮拭時間宜短、力量輕,但次數可多。
頸部的刮痧有消除疲勞、協助克服肩周炎、感冒、頭痛、近視等病痛之作用。刮法是由督脈啞門穴位至大椎穴(頸部正中線),力要輕柔,若頸椎棘突突出,可用刮板棱角點,按在兩棘突之間刮拭;而刮頸部兩側到肩上,從風池開始至肩井,中途盡量不要停頓,拉長刮拭,此部分肌肉較厚,力道可稍重、速度緩,是所謂的平補平瀉法。
刮拭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有協助患者克服全身五臟六腑之疾病的作用,但刮督脈,也就是背部正中線時,手法宜輕、用補法,可由上而下,沿棘突兩側刮拭。正中線兩側之背部刮拭,可視患者體質,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用力均勻,並盡量拉長刮拭。刮拭胸部,可協助患者克服心、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刮胸部正中線(任脈),可由天突經膻中至鳩尾由上向下輕刮,刮胸部正中線兩側,由內向外刮,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可用刮痧板棱角,沿兩肋間隙之間輕刮。
刮拭腹部可協助患者克服肝膽、脾胃、腎與膀胱、大小腸及婦科之病變。但空腹或飯後半小時以內,最好不要刮,刮法是由上向下刮,即由鳩尾至水分,從陰交至曲骨。
四肢刮痧,可協助克服四肢麻木、腫痛、關節炎之病症,刮四肢時,盡量拉長,由上往下刮,但感染病灶、皮膚破潰、痣、瘤處應避開。
膝關節刮痧,可協助克服膝關節之病痛(如風濕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膝關節韌帶、肌腱勞損)。可用刮痧板之棱角點,按刮雙膝眼,由內向外,刮拭部位有膝關節前面部、膝關節以上部分,由伏兔經陰市至梁丘,膝關節以下部分,由犢鼻至足三里,從上向下刮;還有膝關節之內側部(足三陰經通過之處),膝關節外側部(膽經通過之處),及膝關節後面部(膀胱經通過之處),但膝關節積水患者,不宜局部刮痧。
5. 刮痧的臨床應用
刮痧成本低,經濟實用,其適用範圍廣,可以協助緩解以下之病痛,如感冒、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炎、肺結核、胸膜炎、呃逆、急性腸胃炎、食道逆流、噁心、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胃下垂、慢性腹瀉、便秘、膽石症、高血壓、貧血、心率失常,泌尿系結石、肥胖症、痛風、失眠、神經衰弱、癔病、落枕、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坐骨神經痛、類風濕關節炎、足跟痛、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面神經炎、痤瘡、蕁麻疹、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症、妊娠嘔吐、百日咳、小兒便秘、遺尿、小兒過動症(MBD或ADD)、小兒高熱、耳鳴、牙痛、鼻炎、眩暈、及中暑等。
刮痧以協助頸、肩、腰、腿痛是透過反覆刮拭,直接刺激皮膚使毛細管擴張、血流增快,以去除病痛,臨床上以病程短的急性腰扭傷、落枕效果最好。湖北省白書成、吳乃田、熊昌源、葉勁及陳劍峰等人自製刮痧油液,協助73位頸椎病,25位落枕,101位肩周炎,78位急性腰扭傷,59位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及8位梨狀肌綜合症之患者克服病痛。
湖北省高繼俠以銅錢一枚,及清油擦足太陽膀胱經之循行路線,用銅錢,從上而下,輕刮至青紫色,雙側刮畢,用乾毛巾將清油擦去,再在委中穴上下5寸處擦油,刮出青紫點,再刮另一腿之靈墟穴至中府穴斜向擦油,再按油線,刮出青紫點或青紫塊,再在手厥陰心包經,天泉穴至郄門穴擦油,順經刮出青紫點或青紫塊,並配合服食排石中藥,以協助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膽結石等患者化解或排除結石。
大陸學者也用刮痧法,協助頸椎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痺症範疇),取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為主穴,手持刮片,按經絡穴位上下刮拭,先用瀉法,使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出現紫紅色疙瘩,配合刮第3~7頸椎左右各處,以及列缺、手三里、湧泉、照海、足三里、承山,隔日一次,七次為一療程,症狀改善後改用補法刮拭。
刮痧禁忌:
1、 疔瘡、青春痘、惡性腫瘤、皮膚潰爛處、骨折、乳房、肚臍處禁刮。
2、 患有糖尿病,心臟病、血友病、肝炎等
3、 年長或體虛者,慎重處理。
4、 懷孕婦女過度重刮易流產
5、 婦女白帶多,月經來潮勿施行
6、 骨骼挫傷、鈣不足
7、 飯前、飯後半小時內
參考資料 http://kmcu.nou.edu.tw/activity/931/bc2_p1.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