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三峽聚落成形,商業活動繁盛
|
|
明末清初,渡海來臺開墾的移民,坐著船沿淡水河,逐漸往上游大漢溪畔的三峽地區開墾,形成村落。人們為了取水及灌溉方便,大都住於水邊,所以三峽最早開發的地區是橫溪、三峽溪、大漢溪附近,後來因所住侷限才漸往山地發展。
三峽因山區範圍龐大,先民耕種之餘,上山伐木、採藤、燒炭,且三峽近山產大菁(可製作染料),又有清澈的三峽溪水,故由淡水河運進布匹,造就了染布業之發展,早年三峽老街的商店就以染布業為最多。後來有外國人發現三峽地區的山地很適合種茶,又有天然資源樟樹,於是人們開始種茶及製作樟腦,染布、茶、樟腦為三峽過去最大的物產。
清乾隆年間,安溪移民入墾者漸增,於是有「溪聚落」形成,三峽的第一條街「三角湧街」(即現今民權老街)也在此時初具雛型。
晚清的三角湧以熬樟腦、製茶及染布為主要產業,並以三角湧街為集散中心,利用河道縱橫的夙富水利,將貨品運送至全台各地,甚至外銷他國,在極盛時期往來船隻達六十艘之多,市街景象繁榮。
日據時代,積極建設三峽,造就獨特建築風格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簽訂馬關條約,日軍登台後,首遭三角湧義軍抵抗,殲滅日軍數百人,隨後遭日軍焚街燒殺報復,三角湧街庄及祖師廟皆在此時付之一炬,於日治初期再度於廢墟中重建。日治中期,日人開始開採煤礦與木材,成為三峽新興工業。
此時的染布業也因洋服、西服及布行代之而日漸衰頹。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推行「街區改正」工作,形成今日民權老街現存的立面,並建設輕便鐵道作為主要文通工具。
日治晚期,日人大力推展皇民化運動,三峽著名地標-三峽拱橋,也在此時期落成,水運時代自此宣告結束,三峽街庄的交易逐漸轉變成基本的民生消費。
台灣光復,祖師廟漸添藝術光輝
台灣光復後,改制為三峽鎮,三峽人的信仰中心-長福巖清水祖師廟由藝術家李梅樹教授主持改建,由於建造技術匠心獨具,精雕細琢,造就了祖師廟「東方藝術殿堂」的美名,使祖師廟在莊嚴的宗教氣息中,增添珍貴的藝術價值。 資料來源..三峽魅力商圈官方網站
|
||||||||||||||||||||||||||||||||||||||||||||||
|
||||||||||||||||||||||||||||||||||||||||||||||
|
||||||||||||||||||||||||||||||||||||||||||||||
|
|||||||||||||||
![]() |
|
|
|
大事年表 |
三角湧、石頭溪,海山口,鶯歌,石中庄、二甲九,橋仔頭等地的安溪人,洽議籌建祖師廟,於是在八月間興工,並以姓氏為七股,繼續籌備基金。
◆道光十三年(1833) 北臺首屆一指的文人陳維英,曾為長福巖巖撰聯三對。
◆道光十三年(1833) 因北部臺灣大地震,有部分損毀,便再度募捐,建立較具規模的廟宇。
◆嘉慶十八年(1813) 當地人陳川在開墾耕作之餘暇借廟內開設書房從事教育工作。
◆光緒二十一年 因日軍侵台,在戰火中焚毀,當地信徒事先將神像移至蘇姓公厝(現在溪南里)
◆民國二十七年 本岩財產管理權由三峽街役場小林堪藏街長代理管理。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 本岩財產管理權由代理三峽街長李梅樹管理。
◆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五日(1946) 召開原委員會委員會議。(各股二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八日(1947) 組織管理委員會及重修委員會成立,暨兩機關合一體分項辦理。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十五日 成立三峽長福岩清水祖師公有財產管理委員會規章草案,同時由三峽鎮公所歸還財產管理權給本岩管理委員會接管。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民國三十六年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募款。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謹告重修募款。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二十八日 召開財產管理委員會及重修籌備委員會議,呈請北縣政府募款及附呈工程計劃書,備案。
◆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九日 民國三十六年農曆二月十七日丁亥日卯時重建工程破土。
◆民國三十六年七月七日 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重修,慶成籌備委員會組織章程。
◆民國三十六年八月十七日
◆民國三十六年農曆七月二日早晨重建興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三十七年七月六日(1948)工程內容變更。
◆民國三十七年八月五日 前殿兩壁地基施工。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二日(1949) 推薦主任委員陳炳俊,副主任委員李梅樹、劉鉅篆。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 三峽人,遷居豐原的詹有義氏樂捐木材。
◆民國三十八年七月十四日 購得山產花崗石,總值舊台幣五五、一00、000元。購自台華石材工廠-蔣塩生。住址-北市開封街354號。
◆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十日 舊曆七月十五日,搭架、拜架腳。
◆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民國三十八年農曆十月初一前殿中樑開始,開斧(卯時)。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五日 前殿大樑油漆興工。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民國三十八年農曆十月十二日卯時前殿上樑典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三十九年一月一日(1950) 新聘打石頭手,施天福。
◆民國三十九年五月五日 特款收款回收。
◆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農曆十月十九日上前殿大眉。
◆民國四十年十月十日(1951)本岩重修委員會徵聯啟事(台灣新生報九月二十日、十一月十二日、聯合報十一月十九日,台灣詩壇十月十日)。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股李姓供獻牲豚豬毛彙集本商變賣資金為重修用資辦法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四十一年一月(1952) 四十一年農曆正月初六,聖誕祭典輪當。
◆民國四十一年二月十日 民國四十一年農曆一月十五日創設拜年法會。(起年)
◆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五日 徵聯入選者榜示,賈景德、胡商舜、林熊祥。
◆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農曆七月二日重修五週年紀念。
◆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六日 本財團法人成立大會。(第一屆第一次)
◆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受台北縣政府依法組織本財團許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四十二年一月九日(1953) 每年農曆十二月九、十、十一日計三天謝斗。
◆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五日 受台北地方法院首屆法人登記批准。
◆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加入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北市支會。
◆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本財團寺廟登記。
◆民國四十二年七月十七日 長福巖清水祖師公有財產管理委員會,主席劉鉅篆與財團法人,北縣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公董事長,劉鉅篆,辦理財產管理業務移交。
◆民國四十二年九月十五日 向臺灣銀行債卷部領出(徵收耕地,附帶徵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四十三年四月三日(1954) 向臺灣銀行債卷部領公營事業.
◆民國四十三年四月十六日 五門(西邊)工程施工。
◆民國四十四年四月十四日(1955)
◆民國四十四年農曆三月二十日巳日卯時,五門做樑。
◆民國四十五年一月(1956)予約買賣建物基地辦理登記117-1地號等筆。
◆民國四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1957)
◆慶祝本廟十週年紀念。
◆民國四十七年十月一日(1958)
◆民國四十七年農曆八月十九日構疊前殿大碩十典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四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1959) 本廟誦經團成立,第一次招募誦經生。
◆民國四十八年十月十七日 第二屆法人登記及信徒代表及董事改選案。
◆民國四十九年七月七日(1960)
◆民國四十九年農曆六月十四日第二次招募誦經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五十年十一月十八日(1961)
◆民國五十年農曆十月十一日卯時,遷座典禮。
◆民國五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民國五十年農曆十月十三日卯時拆除中殿。
◆民國五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1963)
◆民國五十二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乙亥日卯時中殿作樑。
◆民國五十二年十二月二日
◆農曆十月十七日己卯日卯時中殿上樑典禮。
◆民國五十三年十月十六日(1964) 參加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台北縣支會。
◆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966) 第三屆法人登記及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案。
◆民國五十六年三月十二日(1967) 農曆二月二日乙亥日卯時中殿安置大砱石典
◆民國丁末年十月十日卯日子時(初九夜)建廟二佰週年及重建二十週年及鎮座典禮。
◆民國五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1968)
◆祖師爺神像迎回長福巖。
◆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1969)
◆民國五十八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本誦經團成立十週年紀念典禮。
◆民國六十年十一月十六日(1971)
◆本鎮都市計劃禁期間中申請三峽福安宮(十月)治廟災害改建修繕工程復舊動土(十一月一日)報備。
◆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三日(1973)第四屆法人登記及信徒代表及董監事改選案。
◆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974)創設特別拜斗法會由七股信士自由信仰加入。
◆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十六日(1975)鼓樓施工。
◆民國六十七年 鼓樓完工。
◆民國七十年 鐘樓完工。
◆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六日 李梅樹教授去逝。
◆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