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經絡名稱與流注時辰 ~  (三峽建興堂中醫保健交流網)

12經絡名稱與流注時辰
1. 手太陰肺經       (由胸走手) --- 凌晨  3點~  5點(寅)
2. 手陽明大腸經   (由手走頭) --- 早晨  5點~  7點(卯)
3. 足陽明胃經       (由頭走足) --- 上午  7點~  9點(辰)
4. 足太陰脾經       (由足走腹) --- 上午  9點~11點(巳)
5. 手少陰心經       (由胸走手) --- 中午11點~   1點(午)
6. 手太陽小腸經   (由手走頭) --- 下午  1點~  3點(未)
7. 足太陽膀胱經   (由頭走足) --- 下午  3點~  5點(申)
8. 足少陰腎經       (由足走腹) --- 下午  5點~  7點(酉)
9. 手厥陰心包經   (由胸走手) --- 晚上  7點~  9點(戍)
10. 手少陽三焦經 (由手走頭) --- 晚上  9點~11點(亥)
11. 足少陽膽經     (由頭走足) --- 晚上11點~   1點(子)
12. 足厥陰肝經     (由足走腹) --- 凌晨  1點~  3點(丑)

 

12經絡-總論

經絡在人體中與六臟六腑直接聯繫的稱為12正經,凡通往六臟的經絡稱為陰經,通往六腑的稱為陽經。人兩手足,各有三陰經、三陰脈,手三陰由臟走手,手三陽由手走頭,足三陽由頭走足,足三陰由足走腹,形成一完整體系。循環所依賴的『氣』,一天12時辰中在經脈內依序循行一周,由中焦起,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人體的穴道在12時辰中,其氣血注入的部位不同,所以同樣的穴道在不同的時辰,會有不同的作用。 

12經絡時辰與五行

經絡 流注時辰 所屬五行
手太陰肺經 寅時(3-5時) 辛金
手陽明大腸經 卯時(5-7時) 庚金
足陽明胃經 辰時(7-9時) 戍土
足太陰脾經 巳時(9-11時) 己土
手少陰心經 午時(11-13時) 丁火
手太陽小腸經 未時(13-15時) 丙火
足太陽膀胱經 申時(15-17時) 壬水
足少陰腎經 酉時(17-19時) 癸水
手厥陰心包絡經 戍時(19-21時) 相火
手少陽三焦經 亥時(21-23時) 相火
足少陽膽經 子時(23-1時) 甲木
足厥陰肝經 丑時(1-3時) 乙木

 

 

腿部常運用的穴道
1. 陰陵泉(
足太陰脾):尿失禁,水腫,腹脹,遺精,陽痿,陰道炎…
2. 血海    (
足太陰脾):腹脹,月經不調,睪丸炎,子宮內膜炎,營血清熱…
3. 三陰交(
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減肥、下肢水腫、男女生殖器疾病、更年期障礙、月經不順、男子夢遺、白帶、脾胃虛弱、心腹脹滿、尿床…
4. 湧泉    (
足少陰腎):頭暈目眩,舌乾,高血壓,中風,心中結熱,失眠,全身性皮膚病…
5. 太衝    (
足厥陰肝):頭痛,高血壓,肝炎,陰莖痛,一切皮膚病…
6. 委中    (
足太陽膀胱):中暑,急性腸胃炎,腰背、坐骨神經痛,痔瘡,半身不遂…
7. 足三里(
足陽明胃):急慢性腸胃炎,急性肺腺炎,貧血,高血壓,口腔炎,黃疸,腸鳴,牙痛,耳鳴,便秘,乳房腫瘤…
8. 俠谿    (
足少陽膽):耳聾,耳鳴,偏頭痛,高血壓,下肢麻痺,胸滿脅痛…

肩頸常用的7個穴道
1. 風池(
足少陽膽)    :頭痛,脖子僵硬,頭暈目眩,耳聾,耳鳴,中風,高血壓,腦神經衰弱…
2. 肩井(
足少陽膽)    :肩背酸痛,乳腺炎,頸部淋巴結核,疏風解熱,消炎止痛…
3. 天宗(
手太陽小腸):肩胛臂區酸痛,乳腺炎,高血壓,乳房疼痛…
4. 膏盲(
足太陽膀胱):肩頸酸痛,胸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
5-7. 大木予、風門、肺俞(
足太陽膀胱):感冒,乾咳,發燒,項背痛…

肚腹的重點穴道
1. 天樞(
足陽明胃):腸胃炎、下痢、消化不良、腸鳴腹瀉、腰痛、減肥…
2. 梁門(
足陽明胃):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位於中脘3指寬度的側邊。
3. 關元(
仁脈)        :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任脈交會之處。精力減退,失眠,高血壓,虛冷症,青春痘,蕁麻疹,頻尿,月經不順…
4. 中脘(
仁脈)        :腹部諸疾,胃病(潰瘍、發炎、痙攣),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5. 章門(
足厥陰肝):肝臟發炎,肝脾腫大,腹膜炎,血尿,胃痙攣、下垂,腰背冷痛…
6. 期門(
足厥陰肝):肝臟發炎,肝脾腫大,胸脅、腹疼痛,膽結石,貧血,嘔吐酸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