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酸那邊痛~惱人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ap_20080121062820373.jpg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種比關節炎還要常見的慢性疼痛,它是一種骨骼肌肉功能障礙的疾病,人身上有骨骼肌六百九十六條約佔體重的40%,每一條骨骼肌均可能發生肌筋膜疼痛。因此不難想像肌筋膜疼痛是很常見地,只是這些問題不像心臟血管或大腦的問題那麼嚴重,一般人不引以為意。然而反覆性慢性的肌筋膜疼痛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令人相當煩惱。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症狀與徵候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病人會抱怨身體有疼痛、局部酸痛、發脹、沈重感、壓迫感或肌肉無力。常會伴隨失眠、頭昏、疲倦、身體麻木、關節僵硬等情況。當觸診病患肌肉及肌膜時,可找到一條或數條緊繃的肌肉帶,摸起來像結節狀或繩索狀的硬塊,在其上面有特別敏感的痛點,叫做引痛點或板機點,用力按壓或用針刺該點會引發局部肌肉抽動並造成病人疼痛,有時候病人會痛的跳起來。此外這個痛點還有個特色,就是越按壓此點其酸痛麻的感覺會越舒服,不像發炎的疼痛連碰都不能碰。發生肌筋膜疼痛的部位以後頸部、肩膀、兩側肩胛骨邊的中間地帶(俗稱膏肓的位置)、上下肢及下背最多。病人除了痛之外,檢查其肌肉力量及關節活動都會變差,但肌肉不會萎縮。此病的診斷方式純粹依賴病史及尋找引痛點的特殊觸診技巧。

誰易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根據知名風濕期刊研究調查每一個人在一生中均可能會發生此種問題,而其好發的年齡在30歲至50歲之間,以女性最常見,特別是那些任勞任怨、工作認真及凡事講求完美主義的女人。此病之原因可能來自外傷(如肌肉扭傷或挫傷)、炎症(如肌腱炎、關節炎、滑囊炎)或脊椎椎間盤病變,而長時間不正確的姿勢導致反覆肌肉的小損傷及精神壓力也會導致他如營養不良、睡眠失調、新陳代謝、內分泌障礙、慢性感染皆能加重此病的症狀。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預防與治療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為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疼痛,比關節炎還要常見,其病程時有起伏,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去治療,不可輕視之。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應找出造成肌筋膜疼痛之原因,加以根本治療。肌筋膜疼痛的治療方式大概有四種方法,包括:

(一) 預防:應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的工作,以防身體某部分的肌肉呈過度的負荷。注意均衡的營養、適當運動、充分休息、避免感染、放鬆心情及減少精神的壓力。

(二) 藥物治療:可使用止痛消炎藥、肌肉鬆弛劑及抗焦慮劑等來減輕病人的疼痛。

(三) 物理療法:如冷熱療法、電刺激、低能量雷射、深部組織按摩法及肌肉伸展練習法。

(四) 局部注射:可用低濃度麻醉劑(0.5%xylocaine)注射在引痛點,此法最能立即有效消除引痛點及緩解緊繃的肌肉帶,但應由有經驗的專科醫師來執行且謹慎注意消毒止血,小心注射位置以避免併發症。 (本文作者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張棋楨醫師)

轉述醫學理論:人體氣血通則不痛,反之不通則痛,萬病都因氣血不能宣通所造成,中醫,西醫都有其優缺點就看網友自己的主觀認知。依據醫學理論血液如因疲勞超過兩天如無法回流至心臟就無法透過腎臟過濾排毒,血液中就會產生毒素,這也就是台灣有這麼多人洗腎的原因,沒有新的血紅素就無法養筋,續骨,最後導至人體所有的病變,以上文章論述只供網友參考交流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