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補腎 治療骨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已開發國家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主要的患者群。

 過去的觀念認為白種人是最容易得到骨質疏鬆症的人種,然而近幾年來國內大醫院檢查骨質密度的結果,發現台灣人的骨密度並不比歐美白人好到哪裡去,甚至在股骨頭頸部的骨密度比白人還要低十%左右。

 所以,台灣人算是骨質疏鬆症的好發族群之一。 簡單的說,骨質疏鬆症是指單位體積內骨骼質量減少,造成髂結構上的缺陷,而容易發生骨折。以病因來分,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兩類。

 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症可說是一種老化過程,正常人的骨骼質量大約在三十五歲時達到顛峰,之後緩慢的下降;而女性停經後,骨質便以每年一%至三%的速度快速流失,若未能適時減緩骨質的流失,就很有可能發展為骨質疏鬆症。

 次發性的骨質疏鬆則是因為其他內分泌的疾病導致骨質加速流失,例如長期服用類固醇、甲狀腺亢進、庫辛氏症候群等均有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導因。骨質疏鬆症本身是沒有什麼症狀,然而因為是老化的過程,所以患者常常伴有腰酸腰痛、下肢無力、倦怠等不適。

  中醫對骨質疏鬆的看法是將骨骼的病變納入腎(指的是一個系統,並不單只是兩顆腎臟)這個大系統來看;再者骨質疏鬆是一種骨質流失、老化的疾病,以中醫觀點看是屬於虛症,所以骨質疏鬆症的總體表現是腎虛,也就是腎這個系統的實質有所耗損、功能有所不足。

  基於腎虛的表現,進而用補腎的方法來治療骨質疏鬆症,海峽兩岸的中醫界都發現中藥的確有其療效,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甚至能夠提高骨密度。台灣研究的報導是用健步丸、龜鹿二仙膠等補腎的方劑治療骨鬆症取得療效。大陸中醫界的研究,則是用醫師的經驗方例如骨痿靈、補腎壯骨湯等來治療骨質疏鬆。

 這些方劑大多是用地黃、山茱萸、兔蕬子、枸杞子、補骨脂、杜仲、續斷、骨碎補等補腎藥為主,配合健脾、活血的中藥組成。臨症時,如果能再視病人的體質來加以調整,決定是補腎陰或補腎陽為主應會更理想。

  研究也顯示用中藥治療骨質疏鬆有兩個好處,一是骨質流失減緩的效應在停藥後仍可持續幾個月,不似服用鈣片,一旦停用骨質便快速流失;二是其他腎虛的症狀,像是腰酸腰痛、下肢酸軟等,在服用中藥後也可獲得改善。 中藥進補,有時也需要與時令配合,以取得較佳的效果。

 春夏之時,人體的氣易於昇提、氣血分布於體表,較易發散;秋冬之時,氣血則是向內收斂,所謂「秋收冬藏」,在人體也有類似的對應。目前時序漸入秋冬,服用補腎藥較易得力,是添補骨質的適當時機。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了服用中藥治療外,平時也可用藥膳食療來作為輔助:

 一、杞地海參湯:準備海參一斤、熟地黃一兩、枸杞子五錢。海參先發透然後切片。將熟地、枸杞子放入瓦鍋內,加六碗水,用小火煎七、八十分鐘後,撈去藥渣,剩下藥汁作為湯底,加入海參片同煮半小時,加適量調味料即可食用。此藥膳適用於頭暈目眩、口乾心悸、多夢、腰酸、大便較乾等偏向腎陰虛的患者。

  二、巴戟杜仲豬脊骨湯:用巴戟天四錢、杜仲六錢、枸杞子五錢、山藥五錢、豬脊骨一斤。先將豬脊骨斬塊洗淨,藥材稍微洗過,然後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煎二至三小時,加適量調味料即可食用。此方適用於腰痛腰酸、怕冷、頻尿等偏向腎陽虛的患者。

  三、核桃肉、黑芝麻也有補腎的效果,但是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上火。 (本文作者為衛生署台北醫院城區分院中醫科主任)林昌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