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期文章:201007 (292)
- Jul 18 Sun 2010 01:55
三峽建興堂整復所
- Jul 31 Sat 2010 22:07
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的疼痛、紅腫、積水以女性較多。除女性易患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骨質增生外,主要原因還是腎虛、腎寒及膝關節周圍經絡不通,這就是不通則痛的道理。造成經絡不通的原因主要是: 腎氣不足:血液向下行的力量不足,就是常說的腰膝酸軟,也就是說膝關節病的病根在腎上。 |
- Jul 31 Sat 2010 09:40
(按摩復健十招),獻給重症患者家屬
- Jul 31 Sat 2010 09:11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質吸收超過骨質形成而致骨質稀疏萎縮,單位體積內骨組織含量減少,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本病常見于體弱及絕經後的婦女患者。臨床主要表現是局限性疼痛、畸形,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骨質疏鬆,大都數是肝腎虛弱,精血不足,骨質流失過多,致使筋骨無力,造成椎間盤退化突出,壓迫到神經所引起的病症。 |
- Jul 31 Sat 2010 09:02
腰部酸痛
骨刺生在腰椎:壓迫到腰椎神經,尤其是第四、第五腰椎,引起腰部或坐骨神經痠痛,腰彎曲困難,有的坐也痛,躺也痛,站也痛、走路也痛,造成行動不便。 |
- Jul 31 Sat 2010 08:51
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又名萎縮性關節炎) 是一種病因尚未肯定的、具有關節炎病變的、慢性全身疾病。凡構成關節的各種組織,如滑膜、軟骨、韌帶、肌腱和骨骼等都有病變。本病早期有游走性的關節腫痛和運動障礙,晚期則關節僵硬和畸形,並有骨骼和骨骼肌萎縮。 (一)在病因方面:有免疫學、內分泌學和遺傳因素等學說。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外傷、精神創傷等,尤其是前二者常為本病重要的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80%患者的發病年齡在20~45歲左右,以青壯年為多,女性多於男性。初發時起病緩慢,患者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乏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症狀。隨後發生某一關節疼痛、僵硬,當時關節外觀可無異常。以後關節腫大日漸顯著,周圍皮膚溫熱、潮紅、自動或被動運動都引起疼痛。開始時可能僅一、二個關節受累,往往是游走性的。以後發展為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的受累常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以後再累及其他關節。近側的指間關節最常發病,常呈梭狀腫大;其次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髖關節等,由於關節的腫痛和運動的限制,關節附近肌肉的僵硬和萎縮也日益顯著,以後即使急性炎症消散,由於關節內已有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周圍組織也變得強硬。隨著病變發展,患者有不規則發熱、脈搏加快、顯著貧血和情緒低落。病變關節最後變成僵硬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關節處向外側成半脫臼,形成特徵性的尺側偏向畸形,此時患者對日常生活的活動,如穿衣、進餐、翻身等也需要人協助。關節受累較多的患者,因不能自己動彈而極度痛苦。 |
- Jul 31 Sat 2010 08:46
手腳酸抽痛麻痹
骨刺若壓迫到手的神經,引起手關節,或者是手指頭會麻會痠會痛,或者肩胛會痠會緊會痛,或者手會抽筋,麻痺,或肌肉痿縮等現象。手腳發麻的原因很多,例如:長骨刺、末梢血液循環差 手腳四肢容易冰冷、末梢神經病變如腦中風、糖尿病等所引起的疾病、脊椎神經受到壓迫、腕隧道症候群、肘關節症候群、神經系統問題、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原因。 |
- Jul 31 Sat 2010 08:33
肩膀酸痛,脊頸椎酸痛
肩膀酸痛,頸椎酸痛
|
- Jul 30 Fri 2010 23:56
膝蓋痛筋緊惱人的喀喀聲
- Jul 30 Fri 2010 23:49
腕關節隧道症候群 ,媽媽手
腕關節隧道症候群
此症又名正中神經壓迫症(median nerve entrapment at the wrist, median nerve compression),是上肢最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它常好發於中年婦女或是懷孕的女子。因為正中神經通過手腕的腹側時,此一通道很窄,前有橫的腕韌帶,其後有手指的屈肌腱,兩側各有橈骨與尺骨包圍形成一個封閉的通道,類似隧道一般。任何會使腕隧道變窄的狀況都會壓迫到正中神經,因而導致感覺異常、痛與麻痺,常見的誘導因素包括附近的腕屈肌腱鞘炎(由於反覆過度使用受傷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腫瘤、甲狀腺機能異常、懷孕(會引起水腫)與糖尿病(會引起神經炎)。
- Jul 30 Fri 2010 19:34
急性腰扭傷的原因
急性腰扭傷的原因
急性腰扭傷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常發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強力收縮時。急性腰扭傷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著點、骨膜、筋膜和韌帶等組織撕裂。參考醫學百科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