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

547682_360883957313278_832959623_n  
 
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臨床以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胝部,或外陰、肛門墜痛,甚則劇痛厥者,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疲倦和焦慮等。


 
痛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在年輕女子初經以後不久便開始;繼發性痛經多發生在成年婦女,這種疼痛在生殖系統中,經常由於其他問題而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類纖維瘤或子宮頸狹窄等。年青及體胖的婦女,罹患痛經的比較多。


    中醫學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機理,為血氣運行不暢所致。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月經期間抵抗力減低,易受致病因素的影響,如情志不舒,飲食所傷,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虛損,也有因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或子宮位置過度不正等而發生痛經的。


    治療原則
 
痛經的治療原則,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月經期調血止痛以止標,平時辨証求因而治本。至於子宮發育不良、畸形或位置過度傾屈等所致的痛經,又當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治療方法。


臨床上痛經可分為虛實和五類証型辨証論治:

    實証
  (一)肝鬱氣滯型

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作脹甚於痛,經量或多或少,乳房脹痛。舌苔薄白,脈象沉弦。
治法:疏肝理氣止痛。

  (二)陽虛內寒型
症狀: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則舒,經量少,經色黯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舌苔白潤,脈象沉。
治法:溫經止痛。

  (三)濕熱下注型
症狀: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胝脹痛;或平時少腹時痛,經來疼痛加劇。低熱起伏,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帶下黃稠,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而膩,脈象弦數或濡數。


     虛証
  (一)氣血虛弱型

症狀:經後一二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淡質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華,或納少便溏。舌質淡,脈象細弱。

  (二)肝腎虛損型
症狀:經行後一二日內小腹綿綿作痛,腰部痠脹,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或有潮熱,或耳鳴。舌苔薄白或薄黃,脈象細弱。摘自網路

建興堂補充:調理應該診斷出風寒濕熱屬性體質,用藥正確方可治癒痛經的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