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治療頸肩痠痛.jpg  三峽建興堂人體保健交流網

一、前言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

 

二、拔罐所使用的用具

 

1、拔火罐的式樣:

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口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宜為30-60ml或者大一些也可以,凡類似這樣的小罐均可。

2、拔罐用具的種類:

竹筒火罐。 
陶製火罐。
銅罐、鐵罐、鋁罐、角罐。 
玻璃火罐:一般臨床上常用。 
抽氣拔罐:使用簡便,適合一般家庭使用。

 

三、拔罐法的分類

 

1、依排氣方法分類:

火罐:

利用燃燒罐中空氣造成負壓。

水罐:

利用煮沸熱脹冷縮的原理造成負壓。

抽氣罐:

利用物理方式抽出罐中空氣造成負壓。

2、依拔罐形式分類:

單罐:

以單一罐子操作治病。

多罐:

以兩個以上的罐子操作治病。

閃罐:

火罐吸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 

走罐:

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用較大的罐子,罐口須平滑整齊,並塗油少許,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在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

留罐:

在拔罐時,將罐子留在患者身上,過一段時間再取下。

3、綜合運用分類:

藥罐:

用藥水煎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儲藥液。

針罐:

針刺穴位上或留針的過程中,在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刺絡拔罐:

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

4、依出血與否分類:

乾杯術:

即一般的拔罐方式。

濕杯術:

須先將患處之皮劃破數處,俾血隨吸時而出,即拔巏+放血。(虛者禁用)

 

 

 

 

出處: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FylU.uqRFRF2Jg9bHzYnN5WLpvvx/article?mid=7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