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 朱國棟 (三峽建興堂人體保健交流網)

    cad4.jpg   風後遺症是指中風病發病經治或未治,半年後仍遺留的症狀。它是導致中風病人致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療中風病的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佔。中風病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關。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充分証明飲食因素在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中風病,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蹇澀或無昏仆而僅以歪僻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合併症多、復發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點,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因本病起病急劇,變化迅速,與自然界善行而數變之風邪特點相似,故古人以此類比,名為中風。《內經》把中風病按五臟分為五風,即肝風、心風、脾風、肺風、腎風。

       中風後遺症的辨証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眼喎斜、痴呆等。本病多屬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中風病的發病機理,概而言之,不外風、火、痰、虛、血瘀五個方面。常用治法約分為:1.開竅醒神法;2.回陽固脫法;3.平肝潛陽法;4.化痰熄風法;5.通腑化痰法。

       中風的預防,應從慎起居、調情志、節飲食三方面著手。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體育鍛煉,使氣機和調,血脈流暢,關節疏利。經常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避免七情所傷。避免過食肥甘厚味,切忌酗酒等。患者若出現頭暈、偏身麻木、環唇部位跳動、舌頭強硬感多有復中的危險,應盡速延醫診治。

轉載自《松之聲》(第三0一期)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五日

 

轉述醫學理論:人體氣血通則不痛,反之不通則痛,萬病都因氣血不能宣通所造成,中醫,西醫都有其優缺點就看網友自己的主觀認知。依據醫學理論血液如因疲勞超過兩天如無法回流至心臟就無法透過腎臟過濾排毒,血液中就會產生毒素,這也就是台灣有這麼多人洗腎的原因,沒有新的血紅素就無法養筋,續骨,最後導至人體所有的病變, 以上文章只供網友參考交流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