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人體急救穴位.jpg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明朝有個 馬丹陽 醫師,他的針灸醫技精湛,發現既簡單又有效的十二個重要穴位,這十二個穴道,幾乎可以用來治療全身所有的疾病。

在《針灸大成》裡面收錄編成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原文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手:四個穴位:心經 通里

                         肺經列缺

                          大腸經曲池、合谷

腳:八個穴位:胃經足三里、內庭      肝經太衝 

       膽經環跳、陽陵泉    

                            膀胱經委中 承山、昆侖 

就是說雖然有三百六十個穴之多,不出這十二個穴,只要補瀉的處方正確,就什麼病都能治了。

而且還說治病有如神靈,應手即愈,就像用熱水潑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還說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傳授的。因此,針一紮進穴道,連金鎖都可以打開。

在這個歌訣裡面還有:古人傳授任何一種技藝都是師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師父的,所以歌訣說: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就是說,只能夠教給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1. 【足三里】胃經 

 原文:
「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胻痠,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變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穴位】:膝蓋種子骨凹溝下四指寬處,足三里穴在四指寬處下方、脛股的外側凹陷

功能】:補中益氣、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主治】:

保健要穴

腸胃功能差容易引起腿腫、膝、(脛骨)酸、感冒、羸瘦、勞損。。。等慢性病,胃寒、胃痛、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中風、水腫、下肢不遂、心悸、虛勞羸瘦,只要腸胃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足三里,本穴有強壯作用

可以養老

它是一個很好的養老用穴道,大部分的人在四十歲以後,就開始老花眼了,眼睛可以看遠,不能看近,常照射這個穴就會變得很好。,假如要走遠路,或要爬山,步行的能力也會比較好得多。還有這麼一句話若要安,三里常乾,古人的足三里經常用艾灸,燒出灸疤來,甚至於讓它經常都是濕淋淋的,讓它常有出膿的現象,現在有了彩光可以免除這種苦了。

平衡血壓

經常照顧足三里,可獲得很好的血液循環,血壓就會平衡。

現代醫學研究

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手三里,觀察發現胃馳緩時,針刺能使其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為弛緩,並可解除幽門痙攣,

針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椎,能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上升,能增強其免疫力,胃切除,剖腹產的針麻要穴。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配穴】:內關、中脘、公孫、主治慢性胃炎。

2.【內庭】胃經 

原文:
「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思食,針後便惺惺。」

【穴位】:「內」指裏邊;「庭」指院穴當趾縫端,如門內之庭院,故名。它在腳的第二指、第三指的中間的這個腳丫子上五分。

【功能】:清胃止痛,通調腑氣。

【主治】:齒痛、口、喉痹、腹脹、痢疾泄瀉、足背腫痛、熱病、胃痛吐酸。

四肢冰冷:

最主要可用以治療四肢冰冷的現象,

 胃經熱象:

長風疹塊的癮疹現象,咽喉痛,呵欠頻數及牙疼。其實頻頻呵欠就是缺氧了,牙疼在中醫的概念上面,認為牙屬於陽明,下牙屬手陽明大腸經,上牙屬足陽明胃經,這裡的牙疼就是上牙疼。

虛極而不能吃東西

【配穴】:天樞、曲池、治濕熱泄痢。

3。 【曲池】大腸經

原文:
「曲池拱手曲,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

【穴位】:彎曲手肘時,在肘窩橫紋頭外端盡頭處,在骨頭的邊緣可以找到它

【功能】:疏風清熱,調和營衛。

【主治】:熱病、咽喉腫痛、齒痛、高血壓、癲狂、上肢不遂、肘臂腫痛、吐瀉、痢疾。

【配穴】:合谷、臂臑、天宗主治肩周炎。

現代醫學研究

該穴有抑菌抗炎作用,

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B-鏈球菌引起實驗性闌尾炎,用強刺激手法針刺曲池,闌尾穴有肯定療效。它的作用是善治肘中痛,可用以治療肘的疼痛。

又能治療偏風

,也就是中風半身不遂症狀,還有手不能彎曲、不能收回來,表示這個手已經沒有力,神經功能差了,不能拉弓射箭了,因此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說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要拉弓射箭,必須要用到這條大腸經的肌肉的勁,卻使不上力了。

腸經發生問題時也會筋緩莫梳頭

紮曲池穴也有治療的能力,還可以用治喉痺促欲死,就是喉頭的血液循環差了,好像不能吸到氣了,又治療發熱、全身性麻疹、癮疹,由這點來看曲池穴還有改善免疫系統的功能。

4。【合谷】大腸經

原文:
「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疼並面腫,瘧疾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穴位】:原氣駐留的穴道,是在身體上的一個非常大的穴道,位置在大拇指跟食指的中間這個虎口,虎口開叉的上面一寸。

【功能】:疏風解表,鎮痛通絡。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齒痛、失音、面腫、口眼歪斜、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指攣臂痛、熱病無汗、多汗、耳聾、耳鳴、腹痛、經閉、滯產、痢疾、小兒驚風。

【配穴】:太沖,有鎮痛止抽作用,針麻止痛常用穴。

     傷風感冒:配曲池、風池、大椎、肺俞。

     少年假性近視眼:配光明、四白、攢竹。

     面口合谷收:就是顏面以及口部的毛病都可以找合谷治療。

     瘧病熱還寒:就是瘧疾先熱而後冷的打擺子症狀。

     蛀牙齒齟:鼻衄和流鼻血。

     口噤不開言:牙齒咬得很緊,不能張口說話,

注意禁忌:合谷、三陰交這兩個穴道,在孕婦身上要小心,有可能導致流產。


5。【委中】膀胱經

原文:
「委中曲月秋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痠疼筋莫展,風痺復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穴位】:位於膝蓋的後面,大腿與小腿交會的腿彎彎處的橫紋正中央。

【功能】:涼血瀉熱,舒筋活絡。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中風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

【配穴】:環跳、腎俞、大腸俞、承山、昆侖主治腰推病。

可以用來治療腰痛不能站直起來,而且引到背脊樑都沉重不堪,筋也不能夠舒展開來,容易腰酸背痛的人,委中處會有大的氣結凸出來,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樑,酸痛筋莫展《四總穴歌》也有「腰背委中求」的用法。

又可以治療「風痺復無常」,

什麼叫風痺呢?痺就是血液不通,

古時候把痺病分為三大類叫做風、寒、濕三痺,

風痺是會走動的又叫做「行痺」,

寒痺是會很痛的所以又叫做「痛痺」,

濕痺是重著而不動的所以又叫「著痺」,

風痺是於風所引起的血液脈絡的不通,因此叫他做「風痺」或叫做「行痺」,為什麼講「無常」?就是因為它痛不固定一處,到處跑著痛。

「膝頭難屈伸」也可用這個穴治療,不能夠彎屈、也不能夠伸展,那麼針入即安康,針灸不可以使用艾灸,因為它底下有一個很大的血管,

「彩光」

可以用紅色促進膀胱經的血液循環,達到排毒功效,又不會傷到大血管,

對於失眠的人,可以用藍色光放鬆膀胱經安眠。

6. 【承山】膀胱經

原文:
「承山名魚腹,月耑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關膝腫,輾轉戰疼痠,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穴位】:這個地方長得像魚的腹部,俯臥,在腓腸肌兩肌腹之間,用力伸小腿時,在人字紋的凹陷中取穴。

【功能】舒筋脈,理肛疾。

【主治】腰背痛、小腿轉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氣。

【配穴】:太溪、昆侖、照海、申脈、解溪治足跟痛。

善於治療腰痛,又可以通大便,用來治療痔疾、大便難,又能治腳氣並膝腫。如果肢體的展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剌便安,紮了針就會痊癒了。

7。 【太衝】 肝經

原文:

「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墬腫,眼目似雲矇,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穴位】:在大腳趾與次趾中間,腳背骨頭的緊下面,肝主藏血,要衝,因局部脈氣盛大,故名。

【功能】平肝鎮驚,泄熱理血,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脅痛、遺尿、疝氣、崩漏、月經不調、癲痛、小兒驚風、下肢痿痹。

《備急千金方》:太沖主面塵黑,肝咳刺太沖。

現代醫學研究

對施行膽囊切除和膽總管控查術的急性膽道疾病患者,針刺足三里,陽陵泉或深刺太沖,觀察到能使注射嗎啡後,膽道壓力不僅停止上升,而且迅速下降,這個穴也能醫驚癇風

驚癇是什麼呢?

就是被驚嚇而發生抽筋、口吐白沫、眼睛向上翻等等這種現象,中醫把突發的病叫做風,所以稱之為驚癇風

太衝也可以治療咽喉的毛病以及心臟病,由於肝經主筋,所以它還能治兩足走路不方便。並且還可用以治七種疝氣中的偏腫墜現象,也就是從一邊的陰囊或者從大陰唇穿出來,太衝穴就是個很好用的穴道。

除了用太衝穴以外,還有一個穴叫做三角灸,在肚臍的下方,而左偏墜可以灸右邊,右偏墜可以灸左邊,再加上太衝穴,效果非常的好。

另外太衝也可以治療眼目似雲朦,就是眼睛前面朦朦的,好像蓋了個東西似的。它又能夠治療腰痛,而且還針下有神功

配穴】:足三里、陽陵泉、肝俞、膽俞、湧泉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裏咽的人。◆生活緊張、過於疲累的人。

    鬱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  ◆過動兒。

  肝被比作是剛直不阿的將軍。

  這個臟器,是陽氣很足的,火氣很大的,是不能夠被壓抑的。

【肝主筋,易生內風】:

中風後遺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手腳拘攣,按照俗話說呢,就是筋抽在一起了。這就證明肝已受傷了。肋間痛各種酸痛症都和肝有聯結。

  【肝開竅於目】:眼晴的問題,主要是由肝來決定的。

「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澀,視物不清了

「肝火太旺」,眼睛就脹痛發紅。
【肝藏魂】:成語“魂不守舍”就是魂不能踏踏實實的在肝臟這個屋子裏呆著,非要跑出來。有的人整天精神渙散,思想難以集中,就像丟了魂一樣,這就是「肝氣虛弱」造成的。

【肝臟鬱結】:做惡夢,二、三點鐘便會醒來再難入睡,這都是肝臟鬱結的濁氣在作怪。

太衝穴可以協助您『發燒』→『發汗』,『緊張』→『舒緩』,

        『昏厥』→『喚醒』,『抽搐』→『解痙』。

8.【昆侖】膀胱經

原文:

「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穴位】:位置在足外踝的後方與足跟筋的中間,昆侖,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後,故名。

【功能】:清頭明目,利腰摧產。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瘧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兒驚風、難產。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當中有3個膀胱經的穴道:(委中、承山、崑崙),它可以用來治療抽筋,腰和臀部疼痛。

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

也被用來治暴喘滿衝心,也就是突然的發喘,心區滿脹;

又可以用來治療舉步行不得,一動就疼得呻吟,

如果想要求得安樂,可考慮用崑崙穴治療。

崑崙加委中用來治療腰背痛效果非常的確實。

9。 【環跳】膽經

原文:

「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痺,腿胯連月耑痛,轉側重欷歔,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

【穴位】:身體側躺,讓上側腿彎曲肱折成ㄑ字型,然後尋找臀大肌中央凹陷     處,按壓會有痠痛感,即為膽經所過的環跳穴。深部正當坐骨神經主幹,針此穴疾去痛止,可跳躍如常,故名。

【功能】:祛風濕,利腰腿。

【主治】:腰椎肥大性下肢疼痛麻木症下肢風濕痹痛、腰胯疼痛癱瘓半身不遂、遍身風疹、膝踝腫痛不能轉側。

【配穴】:腰陽關、陽陵泉、絕骨、委中、昆侖

環跳穴是膽經和膀胱經交會點,對紓解腰、臀部的疼痛有幫助,環跳位居膽經沿線的中點,對膽、大腸、脊椎等處都有益處。

環跳穴上面的肌肉非常的肥厚,要用很長的針才能扎到穴位,有的時候甚至要用到六寸長的針,

「彩光」-

1。以藍綠色劃膽經,舒筋解壓,對於長期坐骨神經痛個案,尤其是站太久導致的大腿發熱或靜脈曲張,有很好的回應,

2.以黃色促進膽經新陳代謝,亦可消除臀部多餘脂防。

3.久症的坐骨神經痛則需要復原光線。

10。【陽陵泉】膽經

原文:
「陽陵居膝下,外月廉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穴位:,膝的前下方有一條骨叫脛骨,脛骨後面的一條骨,現代醫學叫做腓骨而中醫學叫做輔骨,輔骨的莖突也就是一個小骨頭,這個小骨頭的前下方,有個洞,就稱之為陽陵泉。

【功能】:清肝利膽,舒筋活絡。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腫痛、麻木、腳氣、膽腑病、口苦、嘔吐、黃疸、破傷風。

《難經》有所謂的八會穴,其中有一個叫筋會,就是陽陵泉穴,筋就是肌腱或者是比較粗的肌肉束,陽陵泉就主治筋痛。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講,陽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就是在膝的下方外側一寸的地方,可治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膝腫、麻木、疼痛,以及叫做偏風的半身不遂、而舉足不能起,只要扎針深入六分,極其神妙。

凡是扭傷了足踝、膝,或扭傷了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筋之會,陽陵泉來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

針刺能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此種作用,在有針感時既開始,在起後10分鐘更為明顯。

在實驗研究中觀察:針刺對膽囊和膽道有明顯的影響。對進行了膽囊造影術的病人,針刺陽陵泉、丘墟,日月30分鐘後,膽總管出現規律性收縮,蠕動明顯增強,迫使造影液陣陣通過奧狄氏括約肌,進入十二脂腸。對在膽總管或膽囊造痿術後的病人,針刺上述穴位後,可見膽汁流出量明顯增加。若針刺無膽囊疾患的健康成年人的陽陵泉時,可使75.7%的人膽囊影像明顯縮小。以上實驗均說明針刺陽陵泉可增強膽囊的收縮力及排空能力。

【配穴】:日月、期門主治膽囊炎、膽結石、黃膽。

【彩光】:新傷-用藍綠色光

     不會紅腫熱痛的舊傷-用復原光線

11。【通里】心經

原文:

「通里腕側後,去腕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惱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瘖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穴位】:在手腕上方一寸,也就是神門上一寸的位置,

【功能】養血安神、熄風開音。

【主治】暴暗、舌強不語、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咽喉腫痛、腕臂痛。此穴可以治療「欲言聲不出」以及懊惱怔忡這一類的心理層面的毛病。

假如病人體質實,就有四肢重以及頭、腮、面頰紅的情況;如果病人虛就不能    吃東西,突然地啞了,或臉面沒有顏色而且不光澤;都可以使用此穴治     療。

【配穴】:內關、神門、膻中、足三里、三陰交、太沖、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配三陰交、關元,治月經過多,配廉泉、百會,治失語症,配天窗,治精神分裂症。

平定情緒、清心寧神,讓人放鬆肌肉、緩解緊張和焦慮。對於考前或其他遇事緊張、壓力大、睡不好、神經性心悸、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神經衰弱及精神病放鬆心神,有很好的平定情緒的作用。

12。【列缺】肺經

  原文:

「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

穴位:兩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的凹陷是穴。

【功能】對任何熱病,有退燒之效用,宣肺疏風,通調任脈,四總穴之一

【主治】:感冒、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失音、口眼歪斜、齒  痛、尿血、小便熱痛等。

【配穴】:合谷、風池、四神聰、太沖、率穀主治頭痛。

近代研究:針刺列缺、氣舍,能使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頸圍縮小,症狀減輕,尿中排碘量降低,同時發現甲狀腺中131碘的半衰期也有所延長。

可用以治偏頭痛,還可以治療遍身麻痺,痰涎向上湧出,牙齒咬緊的口噤,如果能補瀉得宜,應手就可以好了。

《四總穴歌》有頭項尋列缺,就是說只要頭部的與頸項的病都能用此穴治療。

馬丹陽撰《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馬丹陽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原名人儀,字宜甫,又名鈺,扶風(今屬陝西)人。金代道家、針灸家。大定七年(1167),拋棄巨大家業,皈依重 陽 君出家,勵行苦節,專務清靜。醫名為道名所淹。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於嘉泰甲子歲(1204) 十二月二十七日 仙化。

轉載自奇摩我的醫典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