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經絡可以健身保健養生

九牧林醫家導讀:2008年12月27日,有博友《望聞問切》留言,就經絡之秘密,求見解。本博主認為,中醫對經絡的論述,雖說是神秘的,卻是真真切切的。博主匆匆就此特重大的課題,做些不完全是正確的解讀,也可以參見博主相關的文章,若不甚之處,敬請諒解。

幾千年的醫療實踐和功效,也是實實在在地作出證明。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任何人想抵毀中醫,也是無用,因為抵毀,否認不了的事實。在那充滿了奧秘的人體經絡裡,在那現代科學的顯微鏡下,無法觀察到的世界裡,是迷團,然而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事實。特別是幾千年來,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養生、保健、醫療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經絡是人體的一種奇特的生命結構。經絡如網狀遍布全身,經氣濡養著人體五臟六腑。經絡線上有數百個穴位,刺激這些穴位便可通過經絡作用於全身。針灸、按摩、氣功、推拿、刮痧、拔罐、足療等,就是按照經絡原理進行的治療,其產生療效的奧秘在於: 

 

 (1)經絡分佈全身。

經絡循行於人體的全身,體表分佈不少穴位,在這些部位進行針灸、拔罐、刮痧、按摩、推拿、足療等,可以通過經絡作用於體內。

 (2)經絡循行奇異。

經絡的循行,起於足而上行至頭,也有發源於頭,下行至足的,所以足療可以治頭病,腰病可以取膕(膝窩),耳病可以治下,原理在於此。

 (3)穴位分佈獨特。

這些獨特的區域和人體的中樞通過經絡有聯繫,所以一些經穴可作急救振奮中樞用,如人中(在鼻唇中部)、百會(在頭頂)、湧泉(在足心)、勞宮(在手心)、神闕(在肚臍)……都有急救的作用。

 (4)經絡經氣運行。

通過導引,可以促進經氣的運行,從而起到促進血行、強腎、強臟氣的作用,這就是經絡養生的奧秘。

   健康長壽在自我

自己動手循經療病保健,年逾百歲不是夢

  

一、穴位保健按摩健身
選穴按摩是經絡健身的一大絕招,那麼,如何有針對性選穴?

(1)抗衰老穴位

 湧泉(足底正中心凹處)
 百會(頭頂正中)
 勞宮(手心)
以上3穴入心、肺、腎經,經常按摩有抗衰老作用。

(2)增強食慾之穴:
 足三里(膝下3寸)
 合谷(手大指、食指之間)
 三陰交(內踝上3寸)
胃氣是正氣的根本,增強胃氣,可改善食慾。
 

(3)增強免疫力(正氣)的穴位:

 

  足三里(膝下3寸)
 湧泉(足底正中心凹處)
腎俞(在腰上,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
此3穴是腎經和胃經的穴位,經常按摩可增強腎氣及心氣。


(4)增強睡眠質量的穴位:
 三陰交:(足內踝上3寸)
 湧泉:(足心正中)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以上是脾經、心經及膀胱經的穴,經常按摩可以養心安神,睡眠良好。 

(5)增強性功能之穴:
 曲泉:(膝窩處取)
 關元:(臍下3寸)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
以上是肝經、任脈和膀胱經穴,經常按摩可增強性功能。


(6)養心安神之穴: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三陰交:(內踝上3寸)
 勞宮:(掌心正中凹處)
此3穴是心經、脾經的穴,經常按摩可養心安神。


(7)急救穴:
人中:(鼻子、上唇之間的正中處)
 合谷:(手拇、食指之間凹處)
 湧泉:(足心)
這3個穴是大腸、腎經穴,急救時用之。

(8)保養眼睛穴位: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正中旁開1.5寸處取穴)
 睛明穴:(眼內眥外)
 四白:(眼眶下骨凹處)
此3穴是督脈、膀胱經穴、胃經穴,經常按摩可保養眼睛。

 
 二、循經保健按摩健身
循經(沿著經絡路線)進行按摩、推拿、刮痧、砭石按壓都可起保健的作用。
(1)養心按摩
沿心經路線(從心區→咽喉→目;又從心區→肺→肩內側→手臂內側→手掌尺側→小指尖),經常按摩可以起到養心的效果。
(2)健肺按摩
 沿肺經經常按摩,可增強肺氣。路線是:從中焦(肚臍與膈的中點)→下落大腸→上行繞胃→上行肺系→咽→肩臂外側→小臂外側→大拇指端,經常按摩可宣通肺氣,預防感冒。
(3)健胃按摩
從下頜骨的大迎穴→入喉嚨→下棱口角→胃→絡脾。經常按摩這一段經絡,可健胃。
(4)舒肝按摩
大拇指→足背→內踝→小腿內側→大腿內側→陰部→小腹→胃部→入肝絡膽,常按摩此經絡可以舒肝健腦,通暢氣血。
(5)增強腰腹按摩
沿帶脈(季脅下→繞腰腹一周)常按摩,可增強腰腹功能。
(6)增強腿力按摩
常按摩胃經腹支(從胃→腹→腿背→足背),可通過強胃氣而增強腿力,如配合肝經(行於足背內側→小腿、大腿內側→入小腹)效果更佳。

  三、氣功保健養生健身

 

應用經絡健身,可通過經氣的循行、貫通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溝通任督經氣養生

這是古代靜養生常用的方法,就是靜坐調息,排出雜念後引經氣交通身前任脈及身背的督脈,達到調經氣的作用。
(2)溝通十二經氣養生
全身運動可交通十二經脈,如華佗五禽戲及十禽戲都可增進全身經氣貫通而起到養生作用。
(3)靜守經穴養生
入靜養生:靜坐、調息,排除雜念後,把注意力集中於關元穴(任脈穴,在臍下3寸,下丹田),可起到以“一點代萬點,一念代萬念”的作用而幫助入靜。
也可靜守腦宮(百會穴下3寸,又叫泥丸宮,上丹田)可以起到養腦作用。
也可靜守心宮(在胸骨柄正中,也叫中丹田)可起到養心作用。

http://ls1919.blog.sohu.com/10737299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