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陰陽論

中醫認為,一切病證的發生和發展,都是陰陽失去相對平衡(陰陽失調)的結果,因此,病證的類型不外為陰與陽兩大類。陰陽是病證類型的總綱,它的實際內容就是表裏、寒熱、虛實。

1.陰證的一般傾向是:慢性起病,安靜,抑制,虛寒,衰弱,退行性,向裏,向下,功能低下,代謝降低,熱量不足等。

  陰證的主要證候:面色蒼白或暗淡,畏寒,肢冷,倦怠無力,口不渴,喜熱飲,腹痛喜按,少氣懶言,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質淡,苔白,脈細或沈遲無力。此實際上概括了一些虛證、寒證。如瘧疾(俗名打擺子)反復不癒,只寒不熱,或寒甚熱微,神疲體倦,自汗、肢涼、面色蒼白、舌淡、脈沈細弱,則為虛寒瘧疾。陰本身的病變還有陰虛,亡陰等不同證候。

  陰虛的主要證候:口燥咽乾,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午後顴紅,頭昏眼花,多夢遺精,尿赤、便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如浸潤型肺結核活動期,可出現午後潮熱、顴紅、口乾、失眼、盜汗,遺精,舌紅而乾,脈細數等陰虛證候。

  亡陰的主要證候:畏熱肢冷,身熱汗出,汗熱而粘,神倦耳聾,心悸,肢顫,舌頁絳乾,脈細數無力。可見於高熱失水、熱性病的後期,如重型"流腦"或"乙腦"後期,低熱長期不退,神志模糊,四肢顫動或抽搐無力,汗出熱而粘、舌質絳乾,脈細虛數,時欲虛脫。

2.陽證的一般傾向是:急性起病、躁動,興奮、實熱、強壯,進行性,向外,向上,功能亢進,代謝增高,熱量有餘等。

  陽證的主要證候:身熱、喜涼。煩躁,面紅眼赤,口渴,喜冷飲,腹脹痛拒按,小便赤黃、大便燥結、氣粗多言,狂亂譫語,舌戲苔黃,脈洪滑數有力。實際包括了熱證和實證。如乙型腦炎的高熱,煩躁,口渴,無汗,或出汗熱不退,舌紅、苔黃而乾,脈數。此為實熱型"乙腦",屬陽證。陽本身的病變還有陽虛,亡陽等不同證候。

  陽虛的主要證候:舌淡,不渴,畏寒,肢冷,頭昏,自汗,喘促、浮腫,陽痿早泄,便稀、尿清,五更泄瀉,舌質胖嫩,脈沈細無力。如某些肺源性心臟病的咳喘、行動氣促,氣不接續,面腳浮腫,畏寒,肢冷,唇舌淡嫩青紫,脈沈細數,多為陽虛型肺心病。

  亡陽的主要證候:畏寒、肢冷,皮膚清涼,氣息微弱,冷汗淋漓,神昏,面色蒼白,舌淡潤滑,脈微細欲絕。多見於吐泄失水,大出血,熱病極期的中毒性休克。如暴發型"流腦",在病程中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冰涼,血壓下降,脈微細欲絕,甚至脈伏時,為心陽暴脫徵象。

轉載自奇摩網站草本王朝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