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系乃由腰椎第四神經根到薦椎第三神經根組成,是全身最大最長的一條神經,經臀部而分佈於整個下肢。沿其分佈區的疼痛綜合症,稱為坐骨神經痛,是一常見症,以男性青壯年多見。



【病因病理】

1.坐骨神經痛大多繼發於鄰近組織的病變,根據病理變化解剖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兩種:
(1)根性坐骨神經痛是椎間孔及脊柱橫突之間的神經根部份受損所致,可由腰椎間盤變性所發生的腰椎骨贅形成、腰椎間盤突出、腰薦椎關節炎、蜘蛛網膜炎、腫瘤等病變所引起。

(2)遠端的病變則為幹性坐骨神經痛,在臨床上少見,可為坐骨神經本身的間質性神經炎(風濕性)或盆腔內病變(盆腔炎或其它腫塊)影響該神經所致。

2.坐骨神經痛按病因分為兩大類:
(1) 原發性即坐骨神經炎。

(2) 繼發性坐骨神經痛是因坐骨神經通路中遭受鄰近組織病變影響所致。

3.中醫學認為,本病可因腠理不密,觸冒風寒而發,邪阻經絡,稽留腠理。或因病症日久,肝腎兩虛,寒濕侵襲、邪留肌腠、臟腑經絡失養,致疼痛纏綿。也可因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氣血凝滯、阻塞經絡,而出現腰腿疼痛。

【臨床診斷】
1.症狀:坐骨神經痛以單側性為多,起病多急驟,也有緩慢起病的。急性發作的坐骨神經炎常先出現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病側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開始, 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散,呈「針刺」,「刀割」、「觸電」樣持續或間歇性疼痛。彎腰、咳嗽、打噴嚏、大便時均可加重;病側下肢微屈、或健側臥躺均可減輕疼痛。病久者下肢無力,肌肉鬆軟,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感。

2.體癥:患者為減輕疼痛,常採取一種特有的姿勢。患側臀及大腿後肌張力降低,可有肌肉萎縮,病側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小腿外側或足背痛覺過敏、或痛覺減退。感覺障礙常不明顯。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但急性期腱反射可稍活躍。足或足趾運動障礙。坐骨神經諸壓痛點呈壓痛陽性。拉塞格氏癥等諸坐骨神經牽拉癥陽性,頦胸試驗陽性(即令患者仰臥,將其頭頸被動前屈使下頦觸及胸壁,會加劇下肢疼痛者)。

3.檢查:
(1)腰穿刺:腦脊液一般無明顯改變,但如繼發於其它疾病可出現腦脊液蛋白增高及椎管梗阻。

(2)拍攝腰、薦椎或骨盆、髖關節X光片:顯示腰椎的正常前凸消失,甚至後凸或側彎、椎間隙變窄、椎體前後緣出現骨贅形成等。

(3)必要時可做脊髓掃描(CT scan)或核磁共振(MRI)檢查。

4.鑒別診斷:
診斷坐骨神經痛一般病例根據病史、症狀及體癥即可確定診斷,但亦須腰痛、髖關節病變等做鑒別。

【治 療】
1.西藥治療。
2.手術療法。
3.中醫藥辨症論治,並配合針灸等中醫特有治療。

【預防與護理】
避免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病因——腰椎間盤脫出壓迫之病變,在預防上是很重要的。及時控制體內炎症,減少寒冷、潮濕等誘因,提高身體防禦力也是必要的。急性期要臥床休息,最好睡硬板床。或在足下間隔著放熱水袋。坐骨神經痛經明確診斷後,應對原發病治療。原發性坐骨神經炎經治療後病情可明顯好轉,但易復發,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為佳。◇

文/高志清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以上資訊轉載自《大紀元時報》。

轉述醫學理論:人體氣血通則不痛,反之不通則痛,萬病都因氣血不能宣通所造成,中醫,西醫都有其優缺點就看網友自己的主觀認知。依據醫學理論血液如因疲勞超過兩天如無法回流至心臟就無法透過腎臟過濾排毒,血液中就會產生毒素,這也就是台灣有這麼多人洗腎的原因,沒有新的血紅素就無法養筋,續骨,最後導至人體所有的病變, 以上文章只供網友參考交流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