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胃經養生

 

辰時胃經養生
辰時,0700---0900,胃經

胃經起於鼻側即大腸經的盡頭,再經過眼內角,並從眼下部分出,一直往下走,進入上牙肉內,繞過唇及下顎,並向下走至胃,與相接,在體外,經脈經過頸,胸及腹,及至股溝,再往下循行於大腿及小腿前部,直至腳面,及至足二趾尖的側部,另一支脈則從腳面分出,走至足大趾,與脾經相接。分佈於頭面部、頸部、胸腹部、下肢的前面外側;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左右各45穴位。

胃經是人體前面很重要的一條經脈。「乳中穴」,就是乳房正中線,有些女性經前有乳房脹痛的現象,其實都是跟胃經淤滯有關。胃經會一直沿著「腿的前側」走,如果腿的前側出問題,通常是胃經出問題。古人非常強調的「護膝」,就是將手放在膝蓋上,因胃經也經過膝蓋,用手上之勞宮穴(屬火穴)護住膝蓋,就可防止膝蓋受涼(火生土)。

另外,「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處,乃長壽穴,經常按摩該穴,可養護我們的胃氣。其功效有:(1)調理脾胃,主治一切胃腸(消化系統)的疾病,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盛衰與疾病發生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有健脾養胃、補益氣血的功效,故能治療虛勞、失眠、崩漏、帶下、月經不調等病症。又能治療脾虛痰盛而致的病症,如痰飲、哮喘、癲狂癇等。(2)疏經活絡,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疾病。臨床上多用於治療頭痛、眼目昏花、耳鳴、面癱、牙痛、喉痛、下肢癱瘓、痿痹以及心悸;失眠、咳嗽、哮喘等病症。(3)急救復蘇,為回陽九針穴之一。足三里穴有很好的振奮陽氣、復蘇醒腦的作用。凡久病元氣虛衰,急病陽氣暴脫而引起的病症,如昏厥、休克等具有急救作用。(4)保健防病,為全身強壯穴之一。灸足三里和絕骨可以降低血流粘度,並使人體大小血管擴張,可以預防中風的發生。調理中焦,振奮胃氣,胃氣旺盛則氣血得生,從而增強人體抵抗力。故可強身壯體、防病增壽,有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

「為什麼早餐很重要」,早上0700---0900,是胃經正旺時,胃主受納及腐熟水穀,也就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在胃部進行初步的消化。所以胃經旺時是消化食物最好的時刻。人體需要吃食物來補充,吃早餐不會發胖,因此時陽氣最旺盛,吃飯最易消化,又0900以後走脾經,正好透過運化功能將食物變成經血輸送到人體五臟去,故早飯吃多也不會發胖。清晨一定要吃早餐,早餐的時間可在七點左右,如此一來我們的飲食消化就會更加完全。胃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它對我們一天之中營養的來源、體力、精力的供輸十分重要。有充沛的活力,才能應付一整天的工作。

在特性上,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為水穀之海,主消化;脾為胃行其津液,主運化。二者燥濕相濟,升降協調,胃納脾化,互相為用,共同完成水穀的消化、吸收和運化。

脾胃是人身升降樞紐,胃氣以下行為順,胃氣和降,則食糜得以下行排泄。脾氣以上行為順,脾氣上升,精微物質得以上至頭目。若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出現惡逆、嘔吐等症。脾氣不升,反而下陷,易現久泄、脫肛、子宮下脫等症。由於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在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在臨床治療上多脾胃並治。此外,胃腑屬陽,有喜潤惡燥的特性,即胃需要有一個濕潤的環境才能維持健康的功能。如果胃由於陽氣過盛而生「燥火」,便會出現口乾、口渴、喜飲等。

若以飲食冷熱來區別,胃熱的人大多偏好寒涼冰冷的東西;而胃寒的人,一般而言,則比較喜歡喝熱湯。中醫還有一種診察方式:你可以看手掌大姆指下方本節骨的魚際部位,若血管青筋很多,表示此人胃有寒,就會偏好熱湯之類的溫熱飲食。所以,他若吃太多冰冷的東西,就容易腹痛。

因為肝的病變沒有明顯的疼痛現象,肝臟若未發展到病情嚴重的地步,就不會發覺到肝的病變,因此常被人忽略。依中醫「肝木剋脾土」之醫理,肝病常會反應在消化系統功能之問題上。又因一般人比較熟悉胃痛,故常把肝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痛當成胃病處理而吃胃藥,因而延誤治療。久了,肝已開始惡化,經追蹤檢查方才了解真相,結果已延誤了病情。

通常肝初期的病變,除了有肝氣鬱結的現象或有口苦、大小便不正常、容易疲勞,或是經常腹脹、消化不良等類似胃腸病的症狀。有這些不正常現象,就是中醫所謂的肝脾不和,木剋土的症狀,這要以肝病來治療。若把腹脹消化不良、胃的疼痛與不舒服,完全歸咎於胃,是治病不求其本,誤把肝病當做胃病治療,病自然無法痊癒。有種簡單的分辨法:胃炎胃痛不能食,不吃也痛;肝病胃脹則能食,但吃了,胃又容易脹痛,不吃則不脹不痛。此外,抽血檢驗肝功能,亦不失為可行又可信的方法。

中醫談「寒則凝」,雖然在大熱天喝冰水很愉快,但事實上,天氣熱時氣血循行快,有利於體熱代謝,一旦喝冰水下去,反而造成氣血凝聚,因而會對我們全身的氣血循行,立即產生不利之影響。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一項錯誤的觀念:認為喝冰冷的東西才會解渴。事實上,身體會覺得熱,是因體內內貯存較多的熱,無法散發出來,才使人感覺熱、口渴。此時若喝下溫熱的水,則有助於排汗、散熱,這才是有效的散熱解渴方法。喝冰冷的東西,只是讓人暫時覺得舒服而已,但它造成氣血凝滯的後遺症則是無窮的。例如:有些婦女有痛經的困擾,若於行經前吃太多冰涼的東西,很可能會復發痛經的現象。痛經的現象即是氣血凝滯的現象。寒氣造成氣血凝聚,凝聚後氣血就不通,不通就會痛。所以有痛經習慣的女性,在行經前應忌食冰涼的食物和飲料。

足陽明胃經本經有了異常就表現為下列病症:溲溲顫抖發冷、喜歡伸腰、屢屢呵欠、顏面暗黑。病發時,就厭惡別人和火光,聽到木器聲音就惕惕驚慌、心要跳動,獨自關閉房門,遮塞窗戶而睡。嚴重的則可能登高而歌、不穿衣服就走。胸膈部響、腹部脹滿。這還可發為小腿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胃功能有障礙時,會產生食慾不振,食量減少,消化不良,胃脕隱約作痛。胃喜潤,脾喜燥,彼此互相依賴;能吃而食後脹滿,多為胃強脾弱;多食易飢,身體反瘦,多為胃有發炎或火氣;食後胃痛減輕,多屬脾胃虛弱;食後胃痛加重,多為胃部氣血不順;常嘔吐酸水,多為肝功能不佳影響到胃;嘔吐清水表胃寒。

人體內元氣充足,則疾病無以發生,而元氣充足與否,關健在於脾胃是否健旺。脾胃有病應當治療脾胃,但脾為土臟,灌溉四旁,所以五臟都有脾胃之氣,所謂“互為相使”,五臟有可分和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善治脾者,能調理五臟,即可以治脾胃;同樣,能治脾胃,使食進胃強,就可以安五臟,這就是中醫“五臟相關”的理論學說依據之一。

年輕人常會長「青春痘」,通常在額頭與臉頰上,這都是胃經的病,青春痘大多由於胃寒所造成,往往長青春痘的人都特別喜歡喝冷飲以及精神鬱悶,這兩者都會造成胃寒,人體是恆溫機制,若喝大量冷飲,慢慢形成寒胃,因人體有自保功能,會發出熱來試圖驅散寒氣,而其所產生之熱就是「燥火」,此時會感覺更渴,如此反覆惡性循環,慢慢這些「燥火」就會表現在臉上,成為「青春痘」。故夏天宜喝「溫水」,治療「青春痘」宜由胃經下手。

http://tw.myblog.yahoo.com/curtis-blog/article?mid=468&prev=480&next=4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