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與奧秘

 

九牧林醫家:刮痧療法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指導,博採針灸、按摩、點穴、拔罐等中醫非藥物療法之所長,所用工具是水牛角為材料製做的刮痧板,對人體具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或舒筋通絡、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療的一種自然療法。

刮痧療法簡便易行,副作用小,不受條件的限制,療效也比較明顯,尤其是服藥困難的患者或不能採用其它治療方法時,更能發揮它獨到的優勢。

所謂刮痧,是指在治療某些疾患,用的一種中醫的療法。刮痧,在民間普遍使用、行之有效。使用時,用銅板或瓷質湯匙蘸熱茶油,也有用水牛角等器具的刮痧板,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處,使局部皮膚充血,減輕病情。

所謂“痧”是指,多發於夏秋兩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現在擴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統病症,比如感冒、發燒、咳嗽、咽痛、噁心、嘔吐、厭食、風濕痺症等。

這種方法在漢英字典裡叫“a popular treatment for sunstroke by scraping the patient's neck, chest or back”。是中醫在西方採取一種自然療法。

但是,刮痧不能太隨便,要有較深的中醫理論和經絡知識。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症都不宜用這種療法,大病初癒、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飢餓狀態下也不宜刮痧。 ”

 一、刮痧的治療原理

 1、調整陰陽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製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絡刮痧療法主要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第三是通過刮痧板的作用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消除疼痛。

 二、刮痧前後應注意些什麼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 刮痧出痧後3小時以內忌洗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鐘。

 三、哪些人不適合刮痧

刮痧療法對於大多數人都是適用的。但有以下情況的人不宜刮痧: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析減少等需慎刮;

 3.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刮。

 四、“出痧”會損害皮膚嗎?

 紅紅的皮膚何時能恢復?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

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週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五、刮痧治療病症舉例

 1、刮痧療法治療頭痛

在前額、頸後正中凹陷處、脊柱兩側,由上而下刮,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為止即可,使用此法,治療因風寒或暑熱引起的頭痛,效果令人滿意。

不過,刮痧時應注意要取單一方向,不可來回亂刮。動作要柔和,用力要均勻,太快和太重、太短都是不適應的。

同時,刮痧應在室內或避風的地方進行,以免吹風而受涼。

 2、刮痧治療發熱

取光滑平整的湯勺蘸取少許食油或清水,沿患者脊背兩側、頸部、胸部肋間、肩肘、肘窩及膕窩等處輕輕刮動,刮至皮膚微紅發紫為度。輕者,每天l次;重者,每天2次。刮痧後最好飲溫開水,以助發汗。

 3、刮痧治療急性胃腸炎

用5分硬幣、瓷勺、碗邊部,在上面塗上茶油或香油(或溫水代替),分別在患者的頸部、肩胛部、背部3處自上而下,自內向外反复刮,直至皮膚出現紅紫條塊為止。每天2次。

 4、刮痧治療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表現為:
疼痛——早期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晝輕夜重,不能向患側側臥。
功能活動受限——肩關節各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例如,梳頭、穿衣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屈肘時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發生肌肉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臂上舉不便、後伸不利等症狀,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年齡的人,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刮痧部位:
 頸部——啞門、風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雲門、缺盆。
上肢部——肩貞、外關、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條口。

 5、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奶行性變、腰部外傷或長期的腰部勞損等原因所引起。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腰及坐骨神經分佈區域的放射痛,或伴有下肢麻木和感覺減退等。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發病年齡的不同,以及發病早期、中期、後期的病量機制不則,所表現的症狀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冶療時所採取的手法側重面也不盡相同。
 
    *急性期*

    1、症狀
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噴嚏時疼痛加重,不能平臥,患者側臥患肢屈曲體位,不能行走活動,腰部洗動受限。多有明顯的外傷史中扭傷史,查體多不能配合。舌質黯紫或有瘀斑,苔厚膩,脈弦緊。多為中表年患者。

    2、刮痧部痊及手法
因本期為急性期,病變部位周圍的組織處於炎性水腫期,所以在刮拭時,腰部手法不宜過重。否則易加得水腫。
刮拭主要取腰骶部的命門、腎俞、大腸俞以及患肢的環跳、殷門、承扶、風市、陽陵泉、委中、承山、懸鍾、崑崙等穴。
此期因患者吸能臥位,飲食欠佳,常造成腸蠕動功能減弱,大便易乾,使腹內壓增加,可加重神出鬼沒根壓迫刺激症狀,故取穴時可配以點揉手陽明大腸經的曲池穴,足陽明胃經的足三時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以加強胃腸的蠕動功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從而減輕因腹內壓增大造成的神經根刺激症狀。

    *緩解期*

    1、症狀
腰及下肢疼痛症狀減輕,行走尚因難,腰部活動稍受限,仍不能自然平臥,患肢可出現麻木、皮溫降低、感覺減退等,舌淡紫,苔薄白或黃,脈弦。
 
    2、刮痧部位及手法
此期突出病變部位的組織無菌性炎症已減輕,水腫刺激症狀已緩解,神經根壓迫刺激症狀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可出現患肢的麻木、感覺功能減退等症狀,故手法操作時應以中等刺激量的腰及下肢並重的刮拭手法。
取穴側重於下肢的麻木及感覺退部位,如陽陵泉、足三里、絕骨、崑崙、解溪、太谿、太衝等穴位。腰部取穴腎俞、大腸俞、關元俞、命門、八髎穴,以及下肢的環跳、秩邊、殷門、承扶、委中、承山等。
   
     *恢復期*

     1、症狀
下肢放射痛消失,腰及患肢仍可存在點狀疼痛或小腿外側及腳麻木、感覺感退或一肢肌肉萎縮等症狀。行走自學成才動尚可,可平臥休息,腰部功能活動基本正常,舌紅,苔薄白,脈沉弦。
 
     2、刮痧部位及手法
本期因腰部神經根壓迫刺激症狀已基本消失,腰腿痛症狀明顯減輕,主要是患肢感覺功能減退、肌肉萎縮等症狀。
 治療時以下肢取穴生為主。可用較強刺激手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因而有利於下肢感覺功能的恢復,肌肉萎縮的改善。
腰部亦可以補的手法刮拭,以促進腰背肌肉組織的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取穴同緩解期。

http://ls1919.blog.sohu.com/6631532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師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